【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与动作,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人物思想;
品味文章简练的语言之美。
3、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习孔子勇于担当并执着不辍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难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简练的语言之美。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指导归纳 研讨分析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先秦诸子概况以及孔子与《论语》
一、导入
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语言的知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则的。现代白话文是我们国家从封建社会转型为社会主义社会阶段附带产生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一阶段,我们国家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文化伟人和强人。我们把时代向前推进,在我们国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阶段,它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先秦诸子”。
二、先秦诸子简介
1、何谓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2、诸子的价值?
主要在三个方面:诸子争鸣现象的历史借鉴价值
诸子各有建树,著书立说,哲思发人深醒,闪烁思想的光芒
诸子为推行各自的思想,各尽妙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表现艺术
3、诸子概况:(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前的简介)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
3、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a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c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d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4、孔子的地位
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神化的先哲实际上也只是——不得志的政客
伦理道德的研究者
教育的坚定实践者
四、自由诵读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作业:自学本篇,疏通字词,思考课后问题。
第2课时:积累文言知识,归纳文言现象,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 我们知道孔子是个受后人尊崇的人,但是,孔子活着的时候也是个不得志的政客,他又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呢?这2个课时,我们就来看看孔子活着的时候,他的人生态度,看看能不能给今天的我们一点生活的启发。
二、解题
学生翻译,并探讨文章的主题
三、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纠错,教师最后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复述5则对话的要点,并找出翻译上的难点
3、教师针对学生的翻译和问题,归纳总结文言现象
A、实虚词 封人请见——见:引见
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丧:丢失官位
天下无道久矣——道:仁政,德政
夫执舆者为谁——夫:那,那个
为孔丘——为:是
是知津矣——是:这 津:渡口
而谁以易之——以:与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徒:一类人
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以杖荷DIAO——以:拿
杀鸡为黍而食之——为:做 食,拿东西给人吃
见其二子焉——焉:兼词“于之”
奚自——奚:哪里
B、通假字 桀溺——“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与”通“欤”
而谁与易之——“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此处隐藏9913个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主要策略】
以朗读为载体,以语感训练为突破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字(芦)他读的是第几声?(轻声)对了,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板书:lu)其实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lú、lǔ。(板书)常用的读音是:lú,芦苇的“芦”,芦花的“芦”,芦席的“芦”。在什么情况下读“lǔ”,请同学们课后查一。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葫芦)
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
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简笔画)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简笔画)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准确。可是,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板书:不要别的)
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来听听课文录音。
三、听课文录音
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我要的是葫芦)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再读一遍课题。
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学习这篇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1、他不要的是什么?
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
四、自学课文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读顺。下面就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读课文,大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
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读得还不是很流利。原因就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大家还没有记牢。下面老师就帮助大家再记一记。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⑴ 指名拼读,全班跟读。
⑵ 全班拼读。
⑶ 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⑷ 读词语:
生字我们过关了,我相信同学们这回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3、齐读课文。
六、理解课文
1、大家读得真好,相信同学对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大家说“我”不要的是什么?(叶子,板书:不)
那么你们是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他不要叶子的?(2、3自然段。板书)
2、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笔来,把你认为最能说明他不要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不可怕呢?(第一个句子)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3、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说明他不关心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指名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能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3自然段,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句子。
这个人真是太不关心叶子了。那我们来看看他对葫芦是什么态度。(关心)你们从哪里知道他非常关心葫芦?(第一自然段)
4、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你认为哪些词语能说明他关心葫芦?(每天、几次)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葫芦?(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他这么关心小葫芦,结果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6、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画向下的箭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知道吗?(生答)
也就是说,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画葫芦藤)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生答)
七、拓展
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跟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于是他赶紧________。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________。小葫芦________。
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这回他为什么这样做了呢?(生答)
师总结:也就是说他注意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
八、作业
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文档为doc格式